养老、二子、房贷利息等负担有望抵扣

《家庭财务宝典》

导读: 继营改增、资源税之后,个人所得税改革将成为下一步税制改革的最大亮点,预计下半年将加快。我国个人所得税将走向综合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度,工资、工资、劳动报酬将纳入综合征税范围。此外,预计还将扣除养老金、二孩、抵押贷款利息等家庭负担。我国个人所得税将走向综合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度,工资、工资、劳动报酬将纳入综合征税范围。此外,预计还将扣除养老金、二孩、抵押贷款利息等家庭负担。

从国际角度看,个人所得税按征收方式可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目前,我国实行分类税制,即对不同来源和性质的个人收入进行分类,扣除不同费用,按不同税率纳税。现行税法中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包括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所得、劳动报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根据2015年财政决算,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8671亿元,占全国税收的6.9%。

业内专家指出,分类征收是我国长期形成的税收实践模式。目前,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如忽视家庭负担、工薪阶层缴纳更多收入来源单一、高收入阶层缴纳更少收入来源多样化等。

例如,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为3200元,劳动收入为800元,另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仅为4000元。在目前的税收分类制度下,第二个人将纳税,而第一个总收入相同的人不必纳税,因为两个收入都不能达到起点。

但综合计算可以更加公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建文告诉《经济参考报》,建立综合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也是基于收入分配改革和税收结构优化的公平考虑。

记者了解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度。所谓的综合,一般来说,是根据起征点和税率计算个人收入。在目前的11种收入中,将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刘建文认为,应主要根据收入的性质进行划分,如工资薪金、劳务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前两项为勤劳所得,后两项为资本所得,至少四项可纳入综合征税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震表示,除了收入的特点外,还应充分考虑信息的可用性,以获取信息的程度为基础,如劳动报酬、报酬等信息相对充分,可以考虑率先纳入综合征税范围。

除了部分收入的综合纳税外,扣除也将成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核心内容。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没有考虑到纳税人的家庭负担因素。财政部长楼继伟多次提出,个人所得税改革在实施部分收入项目综合纳税的同时,将纳税人的家庭负担,如支持人口、抵押贷款等纳入扣除因素,更反映税收公平。

刘建文表示,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一直倡导扣除,也应综合考虑。目前,个人所得税的主体是个人。在他看来,纳税人应该独立选择个人纳税或家庭纳税,如夫妻合并纳税。根据家庭老年人数量考虑的养老金负担和抵押贷款利息应纳入扣除。另外,考虑到税收优惠是鼓励二孩更加公平持久的方式,二孩负担也要扣除。

在税率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工资薪金收入适用税率需要大幅调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定位为减税改革。基于国际人才竞争等因素,降低全球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是《纽约时报》的趋势。与发达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应大幅降低,适用于最高税率的月应纳税所得额应提高至20万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我国个人月应纳税所得额在8万元以上,最高边际税率为45%,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已经20多年了。目前,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越南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分别为35%、27.5%、13%、30%和35%。

在刘建文看来,税率可以适当降低,但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整体税收负担是否增加或减少并不容易概括。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增加或减少的问题。他指出,还需要征收管理制度的合作,完善高收入阶层的征收管理,使纳税人获得更多的利益。总之,建立一个更公平和合理的税收制度是关键。

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李泉指出,从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来看,个人所得税的初衷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使有限的社会资源获得更大的边际效应。当然,现阶段国内外经济运行因素多变,个人所得税改革也能在一定意义上稳定宏观税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局部时间点可能会形成增税或减税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更有利于优化税收结构。

许多专家指出,个人所得税改革应纳入整体财税制度改革的布局,综合考虑税收征管法、增值税、消费税和房地产税。

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或有保险规划需求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家庭财务宝典》

原创文章,作者: -车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bxzs/bxnew/5343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1日 下午6:12
下一篇 2022年12月11日 下午6:30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