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积极发展多种形式补充保险

《家庭财务宝典》

导读:
根据《纲要》罗列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2020年为77.3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换句话说,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增长接近3岁。

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

这是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的。

10月25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纲要》。从目录编排来看,《纲要》既包括总体的战略部署,又包括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的具体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被正式写入《纲要》。同时,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等篇目紧随战略目标,前置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等过去主要由“新医改”强调的内容。

可以看出,《纲要》呼应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岁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建设蓝图——《纲要》的发布就一直为外界关注。

而根据《纲要》罗列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2020年为77.3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换句话说,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增长接近3岁。

与此同时,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的19.1%下降30%。

此外,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15年的2.2人上升至3人。

要达到这些目标,除了过去强调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纲要》更注重从健康角度予以引导。

根据《纲要》,全国将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

此外,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10月25日,据了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表示,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

“规划纲要从健康生活入手,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对疾病挑战最直接、最积极主动的应对。”刘远立说。

发展多种形式补充保险

此外,《纲要》在完善健康保障一篇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10月25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通过表示,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在广受关注的多元办医方面,《纲要》在发展健康产业部分提出,要优化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更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提出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相关内容对医生集团究竟有何影响,还需具体政策的落地。

另外,在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方面,《纲要》明确了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

《纲要》提出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前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或有保险规划需求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家庭财务宝典》

原创文章,作者: -车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bxzs/bxnew/5474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2日 下午4:25
下一篇 2023年3月22日 下午4:28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