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防范代理退保等风险的提示

《家庭财务宝典》

导读:
一是依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防止非法代理维权侵害。;二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不受退旧保新、高收入等词汇的诱导;三是防止非法代理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隐患。;二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不受退旧保新、高收入等词汇的诱导;三是防止非法代理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隐患。

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防范代理退保等风险的提示插图1

去年,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就代理退保等混乱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目前,仍有一些犯罪分子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的名义招揽业务,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这种非法代理权利保护行为占用了正常的投诉权利保护渠道和资源,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了社会稳定。

为此,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2021年第六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依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远离代理退保和代理维权的违法行为,防范和警惕以下风险。

一是虚假承诺、伪造证据等违法手段阻碍消费者正常维权。

为了谋取利益,犯罪分子冒充监管部门、法律工作者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骗取信任,谎称可以办理全额退保、逃避债务、修复信用调查等事项,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权利保护,并通过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进行恶意投诉,违反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投诉权利保护渠道和资源,也可能涉嫌违法犯罪,阻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是危害消费者财产安全,隐藏集资诈骗风险。

代理权以权权利利润的名义,如鼓励保险消费者退保正常保险合同,收取高代理权利费用,退保后也会诱导消费者旧买新,购买所谓的高收入金融产品,甚至拦截消费者退保资金,隐藏融资欺诈的风险。此外,如果消费者被欺骗退还正常的保险合同,他们不仅会失去风险保障,而且在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他们可能会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增加保费甚至拒绝保险的风险。消费者必须警惕这种违法行为。

三是危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非法代理维权组织取得消费者委托后,将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有恶意使用、非法泄露或销售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后,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危及消费者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更要注意防范诈骗分子以解决债务、修复征信等方式骗取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进行盗窃或转账的风险。

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合理消费金融产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一是依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防止非法代理维权。

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疑问的,应当通过正式渠道提出合理要求: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解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正常渠道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其权益,不相信代理权利保护和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反合同、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二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不要被退旧保新、高收益等说辞所诱导。

消费者应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内容,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合适的产品,建立合理的消费理念。例如,购买保险产品应满足自己的风险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使用信用卡或贷款产品应考虑贷款成本和还款能力,投资和金融产品应满足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三是防止非法代理维权给个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

消费者应注意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的身份信息和敏感的金融信息。不要轻易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文件转让给他人,以免恶意使用或非法销售,埋葬自身信息安全的隐患。发现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为侵害的,应当及时向监管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保护自身权益。

想了解更多或有保险规划需求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家庭财务宝典》

原创文章,作者: -车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bxzs/bxnew/7815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下午5:30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下午5:42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