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

《家庭财务宝典》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1

双减政策的落地,直接宣告了学科类教辅机构时代的结束。

孩子学习压力减轻,家长经济压力减轻,在很多人看来,双减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事。

但谱蓝君发现,身边的家长并不全是乐观的态度,而是出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

乐观的大多是学前孩子的家长,教育减负意味着将来不需要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消极的是那些孩子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特别是正面临小升初、初升高情况的——

一方面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跟不上;另一方面课外培训又纷纷被破产倒闭,门路难找,苦恼。

其中,我表姐和表姐夫就属于后者。双减不但没有给他们减低焦虑,反而加深了他们的焦虑。

“自从浩浩上了初中以来,学习就开始掉队,特别是数学物理怎么都教不会。本来靠着补习老师还能拉一拉他,起码在班级能排个中等偏上。现在课外教育机构都被取缔了,原来的老师都转行不干了,到哪里再去找老师补课?”

表姐愁得眉头都打结。

“高中都考不上,以后还能干嘛!打工都没人要!”

双减政策似乎让家长更加苦恼了。

但我们认真想想,追求人生,难道只有成为学霸这一条途径吗?

这个问题,或许我们能从双减政策中找到答案。

  • 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双减政策?
  • “多元化”是是未来教育的大方向
  • 家长应该如何去顺应“教育多元化”?
  • 谱蓝君总结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破除教育内卷。

而大量的课外补习机构就是造成现在的教育内卷一个很大的因素。

本质上,那些所谓的课外辅导班,并没有开拓孩子的视野或是培养孩子的技能,而是学校生活的延续,课本和课堂的延续。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3

通过补课、大量刷题的孩子,在考试上更有优势了。

其他家长一看,那怎么行,于是大家都去补,都来卷。这种现象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电影院效应”。

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坐在第一排的人为了看得更清楚,忍不住站起来看。

他们一旦站起来,第二排人就被挡住了,于是第二排人也站起来了。

后面的观众都接二连三地不得不站起来。

就这样,最后整个电影院的人都站着看完了这场戏。

由坐着变成站着,看电影的代价变高了,却只能得到跟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观影体验。

补课也是这个道理。

好的学校还是那几个,招生数量还是那么多。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补课,就相当于所有人都不补课。最终受益的不是学生,不是家长,不是国家,是这些教育机构。

这显然不是国家想要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民众想要的。

于是国家站出来了,说:所有人都给我坐下,谁站起来就要受罚。

但国家用强力政策扑灭校外培训机构,问题真的就能迎刃而解吗?未必

如果只是这样做的话,很可能会演变成这几种结果:

1. 大量的机构转向地下,转向私人一对一。有钱人或者有资源的人能获得抢跑资格;

2. 校外培训机构与民办学校深度合作,民办大幅提价,把校外培训直接变为校内培训。还是有钱家庭的孩子获益;

3. 家长亲自下场教。高学历的父母肯定占优势。

教育资源依旧是向有资源的人倾斜,不公平丝毫没有改善。国家既然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干这个事,肯定不是想要这个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双减政策只是教育改革的开端,而不是终点。后面很可能要改革分数选拔机制,把选拔标准多元化,设置不止考试分数这一条选拔标准;

同时把路径多元化,让成才的路径不止考大学一条路。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国家希望通过双减给我们表达的东西:

世界这么大,追求卓越人生并非只有成为学霸这一条途径。

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定是多元化的。

从共同富裕的国家方针来看,“多元化”也是未来教育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大方向。

国家在去年的7月1号,建党100周年之际,提出阶段性的未来的战略转型——开始向共同富裕发展。

而双减是在9月1号实施的,

也就是说,国家是下了大决心要在共同富裕的宏观制度设定和战略下面来强行执行双减的。

可能还有朋友不理解,那教育多元化和共同富裕有什么关系?

首先,按照之前没有执行双减的社会状态来看,教育行业对共同富裕是没有贡献的。

教育资源再怎么砸,还是只有3%的孩子能考上985、211,其他人依然被淘汰。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这些机构赚钱了,没有人能得到益处,这严重违背了共同富裕理念。

其次,如果还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人人都必须参加高考,参加高考都想考好学校,还得都上热门专业的话,我们如此多的孩子,未来怎么可能有足够的岗位挤得下他们?

大家都在这一条桥上竞争,那么竞争后涌现出大量的失败者,和我们所倡导的共同富裕不就相悖了吗?

因此,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在教育上就必须实现教育出口多元化——

适合学习的孩子继续学习深造,为国家输送高端人才;不太适合学习的孩子,也能找到自己的特长或者天赋,扬长避短。

在未来也能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在各行各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且未必就过得比985、211毕业的孩子差

而这就是共同富裕的诉求,就是职业没有贵贱高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遵从本身的内心,孩子在未来都应该得到发展。那么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的呢?

有,像德国在这点上就做得非常成功。

据了解,德国目前只有约30%的孩子选择上大学,约70%的孩子则选择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

这都得益于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机制。

何为双元制?

一元指的是被国家认可、有资质的私人企业,他们也被称为教育企业,在德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总数不超过25%。

还有一元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国家学校。这两者进行深入合作,让学生3天在企业跟随实训指导教师做学徒,2天在职业学校教师指导下在学校做学生。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5

德国“双元制”教育孩子毕业后,可以留下工作,也可以选择其他公司,可以参加高考,可以通过高层次技能培训,成为高级技术人员或者师傅,还可以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应用科学大学和其他大学深造。

可以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你的上升通道都不会变窄、被限制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教育改革,未来即便不是像德国这样的“双元制”去发展,也一定是多元的、开放的。

我们也一直在吸取像德国、西欧、日本这些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也已经和德国一些学校达成了合作,浙江天津等地方也陆续成为试点。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7
图源《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未来的教育环境,一定是更加公平的、多元的,百花齐放且充满生机活力的。

既然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国家未来的教育方向不是“唯分数论”,而是多元化的,那家长应该如何去顺应这个“教育多元化”呢?

这里给大家分享两个思路。

1、低成本试错,尽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

你家孩子也许成绩比不过别人,但一旦有特长和天赋加持,就是事半功倍的事。

双减政策减轻了课外补习的负担,课堂的作业也减少了,并不是让我们真的“躺平”。

一直躺下去的孩子在未来是没有选择权的。这里的没有了选择权,绝不仅仅是没办法上985、211,而是未来没有一技之长,很可能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寄生虫。

那“双减”剩下来的这么多时间拿来做什么呢?

就是帮助孩子,在早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还需要家长去监督他做吗?

他自己有内驱力,课余时间自己就屁颠屁颠探究去了;

也因为是天赋,所以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绩,有成就感就很容易形成正循环,去督促自己进步。

这就是我们说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可能有人会说,又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特长的,我就没发现我家孩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里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知识,就是任何一项才能在人群中其实都是呈正态分布的: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9

处于均值,即红色区域的即为普普通通,这部分的人最多;向左是越来越差,向右是越来越好;

在向右的曲线中,超出均值一个标准差,就叫优才;超出均值两个标准差,就叫天才;反之同理。

我们会发现,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都很少。

换言之,只要我们能找到孩子的一个能力在红色区域的右侧,就已经超越大部分人了。我们可以让孩子往这个方面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从数学概率上说,在一个能力维度上,成为优才比较困难,只有约15%的概率。

但是,假如有20个不同的能力维度,就只有85%的20次方(约等于4%)的可能性,在每个维度上都是庸才。

也就是说,只要能测试20个维度,就有96%的可能,能够至少在一个维度上超越常人——这就是培养的方向。未来孩子的大方向,不外乎这五大类:

  • 艺术情感相关的方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美术等);
  • 理想逻辑相关的方向(数理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经济管理、医学等);
  • 交流沟通相关的方面(新闻传播、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等);
  • 身体运动相关的方向(体育、电竞等)
  • 匠人手工相关的方面(文物修复、传统工艺等);

这五个大方向下,又能细分成几百个小方向,你的孩子总能找到一个。

学音乐,当不了演奏家,当个钢琴陪练、做个调音师也不错;

学体育,挑战不了人类极限打不了NBA,你可以当个体育老师,或者当个运动博主、健身教练;

喜欢机械的孩子可以成为飞机维修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11

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孩子中小学的时候,善于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低成本试错,找准孩子的主要专长,从而去专项培养。

而谱蓝旗下的「飞慕课平台」,就是一个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实现低成本试错的渠道。

平台上整合了大量低成本的课程,从音乐、美术到数学、财商,丰富多样又低价的课程,帮助家长低成本试错孩子的天赋,找对孩子的方向。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13

之所以强调低成本,是因为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大量投入的话,很可能在真正需要投入的时候“后继无力”,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二点。

2、尽早规划,为孩子未来的类高等教育留出资源

类高等教育包括但不仅限于在国内上大学、出国留学或者是学自己选的方向,学到硕士,学到博士。

比如孩子选择的是艺术,那他也许不需要读到硕士、博士,但他可能需要不断精进自己,拜师学艺,训练、参赛、考取证书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越精进,成本就越高。

这个进修的过程就是一种类高等教育。

毫无疑问,我们的家庭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早期把资源都投入在了各种地方,等到真正需要投入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

我们无法预测孩子志在何方,或者有什么才能,或者有什么理想。

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给他们这么一个助力,让他们在该学习、该逐梦的时候不被经济所束缚。这就要求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对未来孩子不同的教育路线,在最重要的类高等教育间的花费有一个理性的预估,并且为之提前做准备。这样才可能为孩子的未来留出足够的竞争空间。

当多元化教育成为可能,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规划还是“唯分数论”和985、211,未免就有点局限了。

与其一心让孩子在课堂上花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却还是不见成效,不如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拓宽视野,帮他们早早立志,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孩子将来要想有出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吗?插图15

可以预见,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界定一定是更加丰富的,与之相应的,未来的教育也会有更多元化的路径和更精雕细琢的执行。

而家长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低成本试错,尽早帮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同时,以终为始去为孩子储备好将来类高等教育的资源,迎接未来的挑战!

想了解更多,或有教育金规划需求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家庭财务宝典》

原创文章,作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bxzs/jyjzs/4370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30日 下午5:04
下一篇 2022年10月31日 上午5:23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