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医保异地报销,相信不少人遭过这趟罪。
一个同事就给我分享过他的经历。
2014年那会儿他家里有人生了场大病,县上的医院治不了,要转诊到北京去做手术。
由于是异地就医,医疗费得自己垫付。
此外,手续一大堆,各种结算清单、诊疗证明都得保存,他在两个城市间来回跑了好几趟,最后等了小半年才拿到报销款。
这让谱蓝君想起,大学的时候自己也经历过异地就医。
大二的寒假,因为急性阑尾炎,在家那边做了手术。
开学后拿着资料去报销,却因为没有备案,最终只报销了医药费的20%。
手续多,资料杂,两地跑,报得少……
相信这些也是大多数人过往对医保异地报销的印象。
不过如今,这些标签已经慢慢成为历史了。
随着医保跨省异地联网结算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在医保异地报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国家和地方医保局的共同努力推动下,截止去年年底,全国已有一万六千多家定点医院,90%以上的三级医院刷医保卡或者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就能直接结算。
医保异地报销,更方便了~
如果你还不了解怎么操作,那么下面这份指南你可要收好了!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如何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简单来说只需要三个步骤: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
一、先备案
异地就医前,可通过线上,如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渠道办理备案手续;
也可通过线下,到当地社保局填表办理。
这里以小程序为例,给大家演示一下具体备案步骤:
(1)微信搜索“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填写个人信息登录后,点击首页的“异地就医备案申请”,选择参保地、就医地城市以及备案类型后开始备案。
(2)阅读备案告知书后,将进入备案材料版块。填完备案信息,上传所需材料,确认无误后,即可提交备案。
不同的备案类型,备案告知书上所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也不同。
这里谱蓝君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份清单:
不管通过哪种方式备案,都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确认备案是否成功。
- 查询方式:
进入官网https://fuwu.nhsa.gov.cn/,完成注册登录后,点击“异地就医备案记录”,即可查看当前备案状态。
二、选定点
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换句话说,只有纳入了跨省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才能刷医保卡直接结算。
如果就诊医院不属于这个范围,则需要就诊后,带上相关发票、医保卡、身份证件等返回当地社保局进行异地就医报销结算,相对麻烦。
有没有办法提前确认想去的医院是不是定点医疗机构呢?
有,通过小程序首页的“查询服务”–“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查询”就可以查看定点医院目录了。
根据病情、居住地、交通等情况,自主选择目录中的医院进行就医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之后需要返回参保地就医,则需要进行备案撤销。
对大部分地区来说,医保异地备案是长期有效的,没有进行撤销可能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在参保地的就医报销。
不过不同城市政策不同,大家有不确定的地方最好提前致电12333咨询。
三、持码/卡就医
选完定点医院后,就医时记得出示医保码或社保卡,这样就可以直接扫码/刷卡结算了。
医保码可以在“我的医保凭证”小程序中打开
至于异地报销能报多少,费用又是怎么算的呢?
由于异地就医报销涉及到两地的医保政策,所以它的报销政策可以概括为“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
报销范围,即“哪些能报”,以就医地的医保目录为准,发生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费用,才能纳入报销;
报销额度,即“能报多少”,则以参保地的政策为准,包括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最高限额等。
举个例子,在广州工作参保的小王临时被派到长沙出差,因病在长沙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总花费5万。
根据“就医地目录”,其中在长沙医保目录内的费用为4万;
根据“参保地政策”,广州三甲医院起付线1600元,报销比例80%。
此次小王异地就医可报销:(长沙医保目录内费用40000-广州医保起付线1600)*广州医保报销比例80%=30720元。
说到医保异地报销的问题,可能会有朋友联想到商业保险的异地理赔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大可以放心,商业保险早已实现“全国通赔”。
比如常规的百万医疗险,基本上只要在国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就诊,符合规定的费用都可以报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是以有社保的身份进行投保的,就医时就需要先用医保报销,再用百万医疗险报销。
如果因为医保没有备案等原因导致异地就医时没有使用医保卡,那么百万医疗险在报销时报销比例也会跟着打折,报销的钱也会相应的变少。
以上就是关于“医保异地就医报销”的科普啦,如果觉得有用,就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吧。
想要为自己或家庭做保障规划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免费报名1对1的家庭保障方案,会有专业的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投保并提供后续理赔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bxzs/shebao/4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