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80后90后又被一则养老金旧文吓“死”了。
一个现在的自由职业者的师弟,气急败坏地在校友群里说,“谁在传播这些谣言,我连养老金怎么交都搞不清楚,现在又跟我说要耗尽,搞得我这几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了”。
一个985重点高校的毕业生都有此感慨,普通的老百姓更是摸不着头脑吧。
我刚开始是一脸漠然的:4月份我不是已经“辟谣”了吗?怎么又来传一次(夸我)。
虽然我又把这篇旧文扔到群里,但激起的讨论欲望并没有被压抑下去,仍然在一片“搞不懂”的气氛中努力讨论着。
所以,今天,我决定再做一次“养老金规划”的硬广告,给你们再“洗洗脑”。
问题一:2035年养老金将被耗尽,是不是真的?
答:也是,也不是(答了等于没答)。
来,来!先了解一下社保体系。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支出就是一种政府的财政转移性支出。
它是指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说白了,转移性支出就是让有钱人去补贴没钱人,拉上补下。
社保体系的基本逻辑就是让我们这些正在工作的人去补贴已经退休的人。这在制度上是正常的。
当年轻人越来越少,退休人口越来越多,社保养老体系就肯定会不堪重负。所以所谓“耗尽”并非完全是谣言。
事实上,“美国社保2037年也可能耗尽。”这个结论也出现在美国的《个人理财》著作中——根据2010年社保基金托管报告,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将会在2037年被消耗殆尽,从那时起,社保体系向退休人员实际支付的退休金仅相当于原先承诺的75%。——(金融学译丛)《个人理财》(基翁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地球上没什么新鲜事。原因都一样,美国也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这说明,整个社保养老机制会完全坍塌吗?当然不会。我们人类这么聪明,会想出各种对策的:可以调整系数、可以延迟退休,只要还有年轻人在工作交钱,理论上社保养老金账户就能持续,只是不能保证待遇。
你们也别怪这个社保制度,德国当年发明这种社保制度时,哪儿想得到,人类会突然对繁殖失去热情了呢。
问题二:我都交社保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存养老金?
答:我反问你,你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吗?
养老规划,本质上就是年轻时用劳动换资产,退休后用资产换劳动的过程。因此最大的问题在于,年轻时换的资产能不能抵御劳动力价格的通货膨胀?
买房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非常吊诡——
- 在我们年轻时(当下),劳动力过剩、资产价格较高。年轻人多,大家都拼命想往城里挤,所以某一类资产即房子会价格上涨;
- 可是等到70后、80后、甚至90后进入养老周期时,随着人口数量的下跌,劳动力的价格会大涨,相应的房价因为供大于求,就有可能大跌。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我们想通过买套房子来解决自己长期养老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极大概率是会落空的。
有没有什么资产,能够完全抵御住劳动力价格通胀的危险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一劳永逸解决资产和劳动力价格之间的悖论呢?
刚才说了,人是很聪明的,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早意识到这个“养老金”困境,也早就开始摸索商业上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他们早就明白了,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养老,政府只能提供一个基础的养老,未来想过得舒坦,还得靠自己。
有什么商业上的解决方案?
我们先来复习两个概念——
DB年金制(收益确定型年金)和DC年金制(缴费确定型年金)
DB年金制(收益确定型),就是养老金计划发起人或管理人(通常是保险公司)向计划者作出承诺,保证按照事先约定的收益发放养老金。DC年金制(缴费确定型),是基于目标定制规划,先算出需要多少金额养老,然后倒算出每月确定的缴费额,通过自己承担风险的定制资产配置来解决战胜通胀的问题。
一开始,出现了DB年金制,就是收益确定型年金。
养老金计划者在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事先确定好的。这种模式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做养老计划的人发现DB年金制很难战胜劳动力价格的通胀,大大影响了退休生活的品质。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另一种方案,就是现在国外普遍实行的是DC年金制,就是缴费确定型年金。
据我们的研究,近十几年,在美国,DC的占比已经远超DB了。
在美国和香港,401K养老计划和香港强积金计划,都是DC年金制的代表,成为当地主流的养老计划,由企业与员工共同按1:1的比例缴费。
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存钱,企业也帮你一起存钱。账户不能随便提取,只能看,退休时才能拿。
国外通行的“理财规划”教材里,做这种DC年金制(“确定缴费型的退休计划”)的介绍: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估算退休所需金额,估算以后的收入,计算通货膨胀,计算弥补制的金额,等等,然后才开始执行这种确定缴费型的养老计划。
但是,中国的保险公司,并没有推出DC年金制的产品。
过去几年,我们在帮助客户做养老金规划时,就会让他们模仿这一套思路为自己未来存钱,专款专用,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理解了这一规划的“良苦用心”。
问题三:活得太长怎么办?
答:还得找回DB年金制。
DC年金计划,解决了战胜通胀的问题,但还存在一个巨大的变数——养老计划人的寿命,就是说,所有这种根据自己的目标定制的DC式养老年金方案,都需要在前期进行一个预期寿命这个变量的输入。
目前的DC年金制里,基本上预期寿命都定在85岁,这是根据现在的平均寿命统计数据做出的标准。
后面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这个活到85岁的预期下进行的:根据通货膨胀率,算出退休后到85岁大概需要多少钱维持生活→计算出需要在退休之前存到多少钱→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倒算一个资产配置。
现在问题来了,活得太长怎么办?这个风险怎么防范?
据统计数据,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等到我们真的退休时,现在的平均寿命早就没有参考价值了,大概率会增加。
如果你的养老计划只做到85岁,但你实际活到了100岁,那中间15年你没有养老金收入,怎么办?
好吧,还得找回当年被“弃”的DB式年金。
这种DB式年金有两个明确的要点:
- 金额:确定要按照一定的金额给付,不以追求收益为目标;
- 时长:必须在退休之后开始给付,保证给付到每一个被保险人寿终之时;
DB式年金一般收益不会很高,只要保证的给付水平从长年来看,可以在复利水平上战胜货币基金就合格了。
这种年金计划,是把人类寿命变化这个变数充分纳入计算的,它虽然锁定的给付金额水平不太高,但同时也承诺给付到参与计划者离世的那一天。
以收益时长换收益金额,解决了活得过长的困扰。
前面已经说过,DB式年金不是新生事物,只不过中国市场起步晚,所以大多数人不太了解这种年金制。
在中国保险市场,DB式年金也不是新鲜事物。
早几年,多家保险公司都试图推出过,但市场不领情:什么鬼?收益这么低!
保险公司没办法,灰头灰脸地回去“圈保费”算了!
这样的产品,你们喜欢不?期缴,连缴5年,从第7年开始每年就可以拿到一笔保额35%的返还。
但是仔细算一下,这笔年金的回报只有2%以下。
这样的产品比比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借尸还魂,中国人最喜欢快速拿返还了,很爽,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所幸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近市场上重新出现这种退休前定额缴存保费,退休后定额领取年金直到去世的DB式年金产品,而且经过我们的测算,这种年金产品的收益是可以战胜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的,也属于无风险收益。
这种DB式年金产品应该怎么去规划配置呢?
我们选择产品的时候要分清楚主次目的,分清楚哪些条款有价值,哪些没价值,哪些条款有一定价值,但没那么重要。
第一,关注退保价值高低,毫无意义
在保险公司资金运作里面,如果首年或者是前几年退保价值太高,必定会有较高的退保率。为了应对退保率,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把保费的相当一部分用作退保准备金,这就妨碍了资金的运作效率。从长期来看,会降低长期的年金收益。
承诺早期退保价值高的产品,一般都会牺牲收益率。千万不要被退保价值蒙蔽。
第二,关注给付年期是不是够快,比如有产品说缴费三年之后就可以拿年金,也毫无意义
我们进行规划、购买养老产品的本意,就是在我们退休之后来补充养老金的不足,如果给付期越早,意味着保险公司能够拿这笔钱运作的周期越短,最终影响的还是回报率。
第三,开始领取时间是否有灵活性,没那么重要。
只要在60岁左右开始领取,都是比较合适的。
第四,保证给付年期有多久,不是很重要
开始领取后,没有达到足够年限突然身故,有人会觉得很不合算。于是,有些产品会承诺至少保证领取20年或者25年,这就是保证给付年期。如果没领到20年或25年,中途身故,没领的部分也还是会给到继承人。
这是个有一定价值的人性化设计,同理,也会相应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成本,最终还是会变相降低收益。
如果保证给付的水平收益差不多,有保证给付年期的产品当然优于没有的,但如果年化收益率相差0.2-0.3甚至以上,就不要考虑这个条款了。因为很多产品即使没有保证给付年期条款,也有不丧失价值条款,会把所缴保费退还。
第五,不要过度关注收益率,不要去跟理财收益比。
大家购买这类产品,千万不要纠结收益率不如理财产品、跑不赢通胀之类的问题,因为这部分产品只占我们养老规划的一小部分,我们的收益和抗通胀的功能,并不靠这样的产品。
到底要买多少DB式年金呢?当然不是越多越好,让你多买就是掉“坑”了,应该根据家庭收入水平配置。
对于一个成熟家庭,可以按DB:DC=1:5的比例进行配置。如果每年存8万-10万做资产配置养老计划,可以补充每年缴2万元、缴费期不短于20年的DB式年金。
如果是成长家庭,目前收入水平较低,每年只能存3万-4万左右做DC式年金配置,初期1:10的配置比例也是可以的。
最后
我们看看美国目前养老金计划的主要结构:
其实,基本的社保,只占他们整个养老计划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即使“耗尽”也不是什么大新闻了。
今天我又问了几个80后90后的朋友,你们年轻人关注“养老”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关注啊!
这么重要的问题,就不要期许一个简单直接的、全世界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完全靠政府养老。
从目前看,在国内,一个既需要战胜通胀,又需要考虑活得太长的“完美”养老金计划应该是这样的——
国家社保(基础)
+
DC制年金(用资产配置方案战胜通胀)
+
DB制年金(承诺活多久给多久)
用这个定制养老计划武装起来后,我认为已经达到了人类养老的至高境界,无论是战胜通胀,还是保证品质,亦或活得够长,全部风险都被阻挡在外。
还是那句话,摆脱焦虑最好的方式,是让焦虑具像化。
原创文章,作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bxzs/yljzs/1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