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一旦发生现有保险都没用,99%都是悲剧,上有老下有小必读

《家庭财务宝典》
这事一旦发生现有保险都没用,99%都是悲剧,上有老下有小必读插图1

两年前的一天,午夜梦回,我突然在寂静中生出一种感慨:往前20年往后20年,现在这个阶段恐怕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段幸福时光——

每天早晨,和太太一起出发,我送她去她公司,然后回自己办公室,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忙,目标清晰——实现个人价值,让家人过上安稳充裕的生活;

身后护着的,是一对还未正面遭遇升学压力、处在人生最自由烂漫阶段的儿女,和两位身体尚算健康、没有什么养老压力的老母亲;

两位老人每天坐镇家中,看顾一双小儿女,让我们免去遭遇保姆虐待或者失职的担心和狼狈,放心在外打拼;

晚上回到家,晚饭已经准备好,一家人围坐饭桌边,儿子兴奋地说着一天的奇幻历险,女儿咿咿呀呀抗议着我们满满一桌菜、她却只能吃肉泥菜泥,奶奶和外婆微笑着一人安抚一个;

晚饭后,各自精彩,老人去房间煲剧,我和儿子聊点学业兴趣的话题,女儿跟着太太听故事玩玩具……

能维系我幸福家庭生活的运作,老人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工作忙自然不必说了,我太太是职业女性,而且事业也处于上升阶段,所以她的工作也很忙。两个孩子的家庭,琐事一大堆,一部分日常责任就落到了我妈和我岳母两位老人身上。从陪伴成长到照顾饮食起居,桩桩件件两位老人都倾注了心血精力。正因此,我能深刻领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精神,也感恩不尽。

但这个机制能正常运作,说到底是因为老人身体都健康,只要她们随便哪一个稍微不舒服,立刻陷入混乱。平常小病小痛,已经鸡飞狗跳,我跟太太咬咬牙顶一顶,勉强撑住。至今我不敢想象,更坏的情况发生会怎样。

我家的这种运作模式,可能是很多打拼家庭的写照,就算崇尚小家庭的新时代小夫妻们,也渴望与父母只有“一碗汤的距离”,能互相照应、互为援手。

今天看到一个调查数据很说明问题: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的一项针对广州市0~3岁托幼服务的调研发现,受访者中0~3岁的宝宝55%靠家里老人带。

问遍身边的朋友,幸福感高的家庭,很多都是因为有老人帮忙带孩子,解决了后顾之忧,家庭财务支柱们才能立得更稳。

但7月看到一则新闻,让我一惊:

这事一旦发生现有保险都没用,99%都是悲剧,上有老下有小必读插图3

我突然意识到,幸福是如此脆弱,其中最弱的一环,并不在孩子教育金、自己养老金这些财富储备上,而是家里老人的健康问题。

如何把对幸福生活威胁最大的因素——老人健康风险降下来呢?这是我近来一直以来在思考、并在我的事业版图里尝试的主题——健康管理与老人特种病保险。

《201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有一项数据非常惊心动魄:早在2012年时,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5.2%,而且患病率与年纪成正比。就是说18岁以上的中国人里,每4个人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以我家为例,我们家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而且年龄层越往上,患高血压的人群密度越大。

我家有高血压病史,我妈的血压一直是我的心腹大患,而高血压有家族遗传的属性,我自己随着年龄增长,也开始非常关注血压控制问题。

随着对高血压这种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我的恐惧不断加深:

高血压这种病表面看似波澜不兴,平常吃药就不影响正常生活,其实凶猛险恶。它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每一种疾病都是杀手级的,特别是脑梗。

和发病原理差不多的心梗比起来,脑梗的抢救存活率虽然更高,但基本都会存在各种后遗症,对后续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

我的一个同事,父亲年轻时就高血压,才60岁已经中风了3次,每次都及时抢救过来,而且预后都算不错了,但还是半身不遂、口舌麻痹、生活不能自理,寻死了几次,无奈连药瓶都拿不稳,更别说拿刀了。

可以说一旦家里有人罹患脑梗,生活质量的断崖式跌落绝对不可避免。

每次看到那些因为家里老人发生脑梗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家庭悲剧,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然后忧心忡忡。

因为职业之便,我非常了解保险业内对高血压患者的“歧视”,大部分健康险对高血压患者门槛很高:

  • 几乎所有重疾险都拒保高血压
  • 极少数重疾险对低危高血压承保,但有各种条件限制
  • 医疗险基本都拒保
  • 寿险,只有一级高血压可保

在保障层面,对高血压老人其实只有很小的空间预设防护措施。我就像困兽一样试图寻找出路。

就在去年底,因为业务关系我接触到一家再保险公司,和他们亚太区的CEO交流时,听到一个消息:

TA们正在中国内地联合一些医疗机构,研究对高血压与脑梗这两种相关疾病的风险控制。在这项计划中,高血压可以通过介入某种治疗手段,把发病风险由不可保风险变成可保风险……

这个消息有两层意思:

第一,他们引入/发现了一种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得到验证,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及相关病症如脑梗的发病率;

第二,他们想把这种治疗手段和医疗险产品结合起来,让高血压病人也能得到商业保险的庇护。

这简直有如神助,把困扰我的两层担忧一次性都解决了!我立刻决定,一定要参与其中。

经过大半年紧锣密鼓地繁琐工作,现在靴子终于要落地了,我们的创新性定制产品——谱蓝定制“脑通保”专项医疗保险已经拿到了市场准入许可。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高血压是中风的高危因素

脑梗,俗称中风,高血压是其患病的首要因素,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脑梗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6个人中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脑梗,同时每6秒钟,就有1人因脑梗而永久致残,而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梗(残酷版666……)。

在前期我们做的突破性准备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

1、需要医疗手段的进步做支撑,也就是在防治脑梗方面有新治疗手段的发现、药品的研发和新仪器的发明等等。

脑梗始终是现代医疗领域一直在寻求解药的难题——1963年

首都医科大学低氧医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低氧预适应现象,此后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此领域着重进行了研究。

1986年

美国Murry 教授提出,预先给予一个器官短暂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后,会对以后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称之为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

1993 年

Przyklenk 等报道了一个器官的短暂缺血会诱导另一器官的缺血耐受,称之为远隔器官缺血预适应( 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ing,RIPC) 。通过对远隔脏器或组织行短暂、非致死性的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 ,从而使被保护脏器能够耐受之后较长时间IR损伤,这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

2007年

以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吉训明带领的团队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出双上肢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器,在临床上对此项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证实了能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地改善脑梗高危人群的病情。

2、这些防治技术手段需要经过权威部门的认证,还需要通过漫长的临床实践数据来支持因果关系,证明这些技术手段确实能有效降低发病率,或(从而)降低发病之后的治疗成本和护理费用。

研究团队对高危人群进行了长期数据追踪,发现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的同时,配合远隔缺血适应治疗仪,能产生抗缺血缺氧的生物因子,有效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减少脑梗发病几率。

2013年

该项目获得北京市政府产业转化专项支持

2014年

获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同年将此产品重新设计,完善了功能,进行了专利申请

2015年

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豁免认证,并获得美国的卒中创新奖

2016年

经过科研转化,获得C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生产许可证,由北京仁桥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江苏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制造。

这个仪器使用非常简单,每天只需45分钟双胳膊佩戴加压带,开启机器后自动在双上肢反复、短暂加压和放松,造成远端肢体(手)反复缺血、再灌注,从而训练身体器官如脑、心脏、肾脏等对缺血、缺氧情况具有一定耐受性,起到保护作用。

3、通过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评估,证明这些技术手段真能降低发病风险,合理控制理赔成本。

这项技术目前已通过法国再保险公司的评估。有了再保险公司的背书,这个定制保险的理念就可以付诸实施了。

因为使用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可以有效降低脑梗发病率,大大降低了承保风险,保险公司就愿意去设计针对性保险产品,从而转移投保者发病带来的财务风险。

我们找到了一家和我们一样具有探索精神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设计出了这个——脑梗医疗费用保险。

这个产品的逻辑是酱紫的:

  • 主动健康管理+风险保障,最大程度降低脑梗对家庭的影响

30-79岁的中风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原来基本上没什么健康险可以提供保障,现在谱蓝定制针对脑梗开发能够提供保障,在保障期内一旦不幸发病,扣除免赔额后可以报销社保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当然这是要搭配主动健康管理的,因为保险公司会控制风险。

  • 使用治疗仪保证治疗频率和强度,并上传数据,第二年保额上涨

使用“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脑梗的发病率,就让保险公司降低了赔付风险,因此经过再保险公司的评估测算,能对三高、糖尿病高危人群承保,并且保费的价格也不高,保险保障期是一年,如果按时完成训练要续保,保额会增加50%。

从最初创业开始,我的工作动力是帮助更多家庭迈进中产门槛,随着对财富认识的加深,目标调整成帮助中产家庭无限接近幸福、守护幸福。

这,是我认为自己做的一件最棒的事。

这件事里特别让我振奋的,就是新技术带来的希望,意味着高血压病人通过预适应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脑梗、脑缺氧的概率,虽然还不能说是“治愈”,但已经比任疾病宰割前进了一大步。

更棒的是,我们可以让技术带来的保护变得更全方位——

首先,通过健康管理提前介入,保护高血压人群尽量不要得脑梗,有质量地过完这一生;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发生脑梗,也通过保险准备好了治疗费用,不会被病痛拖累践踏。

健康管理+保险定制,这完全就是一种对健康的强效双保险设计。

中国的商业保险这些年有了飞速进步,但真的扒拉扒拉产品目录,会发现市场上现有的这些保险产品,大部分还是围绕模糊需求粗线条设计,彼此之间的雷同度很高,真正的个性需求与市场选择之间,还存在很大一片空白区域,但这片空白恰恰都切中我们脆弱幸福的要害。

中国字很有意思,“老”是人生已走到图穷匕首见的地步,“孝”则是老而有子陪伴。有能力的,接父母到身边居住,没能力的,也尽量多陪陪他们,这是我对所有儿女的诚恳建议。

世间很多事情的达成,都在于平日点滴,正如财富积累不能指望一夜暴富,对幸福的捍卫,也是如此。

想了解如何定制父母保险,为父母配置保险,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家庭财务宝典》

原创文章,作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other/2628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