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这份新《指南》,下调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旧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新标准: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据估算,这次调整将导致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数量从2.45亿增至近5亿。
什么概念呢?我国总人口14亿,5亿即占了35%,相当于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高血压患者。
这着实打了大家个措手不及,谱蓝君身边就有朋友吐槽,“最近刚把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一觉睡醒,又变回高血压了。”
那为什么要下调诊断标准?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 为什么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
- 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谱蓝君总结
大家可能不知道,最早认识到高血压危害的不是医疗机构,而是保险公司。
上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的保险公司在调研时发现:
血压140/90mmHg的人20年后死亡率比120/80mmHg高1倍,血压160/95mmHg的人死亡率比120/80mmHg高2.5倍。
此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陆续有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高血压诊断标准。
直至1978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义为160/95mmHg;
到了1997年,又将其下调到140/90mmHg,此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而此次新发布的《指南》,将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为130/80mmHg。
据专家回应,此次调整基于我国国民的流行病学数据,主要是为了将高血压的干预关口前移。
以往血压值在130/80mmHg-140/90mmHg区间的人群,被认定为“正常偏高血压”;
这类人群看到自己未被诊断为“高血压”,便放松警惕,未加以干预,因而导致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随之升高。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已然给我们发出了警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形势严峻。
而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绝对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次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调低,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自己的血压健康,尽早预防与治疗,从而减少心梗、脑梗等危重疾病的发生。
这么来看,对我们来说倒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现在的血压达到了这个新标准,也不用慌。
可以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保持运动、规律作息、戒烟戒酒等等都是有效的降压手段;如果医生建议药物治疗,再配合按时服药,尽早控制血压。
新《指南》除了下调诊断标准,还简化了高血压的分级:
调整前高血压分3级;调整后只设2级,达到130/80mmHg诊断为I级高血压,原先的I级高血压则变为II级高血压。
这番调整对大家的健康来说是好事,但对买保险这事的冲击却不小。
四大人身险中,寿险、重疾险、医疗险的健康告知都会问及被保人的血压情况。
目前的保险产品基本都以调整前的140/90mmHg为标准,只要在140/90mmHg以下就可以放心投保。
即便触及到了健告,也不代表就不能投保了,还可以通过核保来验证自己是否符合投保条件。
寿险最宽松,II级高血压以下(160/100mmHg以下)可以正常承保;
重疾险和医疗险相对严格,部分产品150/95mmHg以下有机会正常承保,有些产品甚至会放宽到160/100mmHg以下。
随着《指南》的逐步落实,未来保险公司有可能也会跟着收紧健告和核保尺度。
那就意味着,
血压值达到130/80mmHg就会触及健告,再高点达到140/90mmHg,将难以买到正常承保的保险,可能会被加费、除外,甚至是拒保。
所以就现在来看,高血压患者还是有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可以买的。
建议有保障需求、特别是已经达到高血压新诊断标准的朋友,趁早抓紧落实保障。
别等到《指南》全面普及,保险公司跟着收缩尺度了,到时候再考虑买保险可就晚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因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等因素,血压水平一直处于非正常值。
如果你也一样,千万要重视起来,及时加以干预,做到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同时定期体检,有问题及时治疗。
此外便是尽早配置保险,做好健康保障,转移疾病风险带来的财务冲击。想为自己或家人做保障规划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1对1的家庭保障方案,会有专业的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投保并提供后续理赔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uniqueadd.com/rmht/46355.html